今日論衡
  之民生探微
  □劉昌海
  幼升小要考試、小升初要派位、中考競爭激烈、高考成了獨木橋……孩子的每一步成長,似乎都面臨激烈競爭,這也讓家長的焦慮與日俱增。人民網強國論壇近期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,在有子女的被調查者中,92.8%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、教育存在焦慮。而在全部被調查者中,98.6%認為身邊有家長存在焦慮現象。(5月30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家長們為什麼焦慮?一部分原因當然是望子成龍的心理驅使,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。而更本質的原因,是緣於社會資源的不足,為了讓孩子搶占更多的資源不得已而為之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家長“焦慮”的不是孩子,是資源。
  最直觀的當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。重點小學、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之間雖然沒有完全的線性對應關係,但顯然好的平臺更容易讓孩子們養成好的習慣,開發出最大的潛力,使其在人生的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。在優質教育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情況下,求學的每一步都進行激烈競爭也就不可避免。
  而家長焦慮的根本原因,則是社會總體資源的不足。有一則軼事說,美國總統杜魯門當選後不久,有位客人前來拜訪他的母親。客人笑道:“有這樣的兒子,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。”杜魯門的母親贊同地說:“是這樣,不過,我還有一個兒子,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,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。”杜魯門的母親之所以不對挖土豆的兒子“焦慮”,是因為在有著完善社會福利的國家,挖土豆也能衣食無憂。如果挖土豆面臨的是重病之後無錢醫治,甚至吃不飽穿不暖,恐怕老太太也會焦慮得不行。這恐怕也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孩子可以把當工人、農民當成人生理想,而我們的孩子則往往鐘情於“高大上”職業的原因。因為只有少數的職業,才可能獲取人生需要的足夠的資源。
  資源與焦慮之間的關係,可以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:在商店里,凡是顧客排隊搶購的地方,都是因為商品緊俏或打折而限購。去晚了就沒了,不托關係就買不到,人們不焦慮才怪!如果商品足量供應,買多少有多少,肯定沒有人去排隊,沒有誰心裡會著急。想緩解人們的焦慮,辦法有二:一是資源分配做到公平,二是讓資源足夠豐富。
  對於家長們的焦慮,也需要從分配好現有的優質教育資源,做大社會資源蛋糕這兩方面入手。而後者顯然更為重要。如果包括重點學校等資源不再是社會的“緊俏商品”、做什麼職業都能夠讓生活有足夠的保障,家長們才不會讓孩子們累死在起跑線上,才會把孩子的健康和興趣放到第一位,即使孩子願意“挖土豆”也無所謂。
  劉昌海  (原標題:家長“焦慮”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q76tqxq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